因為娉的頭後面有一條路沒長髮,
所以硬是跟娉的姑姑們"A"了一雙「姑路鞋」來"解套"
這是個有趣的習俗,
也因為這個習俗,娉平白無故得到一雙可愛的鞋,
在這裡,感謝娉的大姑姑、三姑姑破費贈送,
也感謝娉的叮噹表姐費心的挑選喔~~
我有跟娉說:「為了不辜負姑姑們,要努力長大好穿上這雙可愛的粉紅小花鞋的!」
「姑路=孤路?」
摘自§ (媽咪寶貝雜誌/林口長庚兒童醫院神經內科主任 林光麟)
●「姑路」說法的背後真義
孩子後腦勺出現的「這條路」我曾聽到兩種說法,一說是「孤路」,表示這個孩子生性孤獨,將來不好與人交際,解決的辦法是由姑姑送帽子;
另一說是「姑路」,表示孩子的姑姑會特別的疼愛。不論是「姑路」或「孤路」,箭頭似乎都指向姑姑。
在過去農業社會,男尊女卑的時代,女兒通常是不被重視的,「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這句話,也象徵著出嫁的女兒不可隨便回娘家。
當父母思念女兒時,如何讓她能回娘家呢?哥哥生了個孩子,這孩子頭髮禿了,說是孩子跟姑姑要帽子,於是當姑姑的就買頂帽子送回娘家給姪子;
孩子長牙了,門牙只長了一顆,娘家也跟女兒要鞋,說是讓孩子將來走路可以平平穩穩。於是出嫁的女兒有了回娘家的藉口,更有疼惜姪子買東西送他的理由。
在這個資訊發達的社會,聽起來覺得蠻不可思議的,一通電話,或者SKYPE就可來個即時通訊,哪需要大費周章,找那麼多的藉口理由回娘家?
【咦?腳上這是啥?】
【再看個仔細一點!】
【原來這叫「鞋子」,雖然大了點,但我會努力長大好穿著它到處玩的】
●嬰兒禿髮的原因
嬰幼兒在發育過程,睡眠時間很長,因為頭部長期與床或枕頭接觸摩擦,特別是6個月到1歲的孩子,睡覺時常有快速轉頭的動作,更加速後腦落髮的現象。
嚴重時,會出現帶狀的禿髮,看起來像是一條從左耳開到右耳的馬路一般,俗稱「姑路」;胎毛多一點的看起來就像是戴了一頂帽子,老一輩的又稱為「姑帽」(閩南語發音)。
據說,「姑路」越明顯的小孩,表示父親的姐妹就越多,將會得到這些姑姑的寵愛。姑姑送了帽子後,孩子的頭髮自然就會長出來。
事實上,就算姑姑不送帽子,頭髮還是會長出來的,而這個現象在寶寶1歲以後也會逐漸消失。只是這樣的民間習俗,多添了一些親情間的溫暖。
在這個資訊方便的時代裡,人與人的交往不再是面對面的溝通,這樣的習俗反而增加了大家見面相聚的機會,這使我不得不佩服古人的遠見與智慧。
但是如果大家都不重視這些風俗民情,它們可能很快就會失傳了。
不論「姑路」或「孤路」的原意為何,它象徵的都是給一個新生命更多的祝福,讓家人更常相聚。
無論時代進步得多麼快速,能夠保有一些善良的民間風俗,應該會讓科技更有情感,更具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