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片裡的東西全是我的生產包!多的很驚人吧?! "把這些都帶出門,下回再回來這個家,家裡就多了個新成員"這就是生產那天我腦子裡的想法...這是一篇"橫跨了3年"的生產紀實...前後紀錄了生下2個寶貝女兒的生產實況...
///
為什麼說"橫跨3年"呢?
因為生產紀實和生產紀實這2篇寫於3年前娉出生時,
但只寫到"產前準備",一直沒把"生產台"上的情形補上...
而事隔3年的這篇生產紀實>,則是趁著這回生產記憶還新,把"手術過程"補上;
"產前準備"文章裡寫的是肚子裡懷姐姐的情形,但"手術完成"生出來的卻是妹妹..
這就是所謂"橫跨3年"的意思啊~
很複雜吧?總之..一個文章的能被我"拖"上長達3年...真的是太離譜了我..
///
"把這些都帶出門,下回再回來這個家,家裡就多了個新成員 "
除了上面這個期待,
那時我心理其實也想著 "下回再回到這個家,家裡會有完全不同的新生活,作息不同,型態不同,心情不同... "
大概..想再坐在吧台前好好吃頓早餐,或悠哉的喝杯茶,都變成是種奢求啊...
至少短時間內是這樣...
到醫院生妹妹,不能照顧娉,得把她送到除了父母外最熟的外婆家去,
這是娉出生後的這3年來,第一次得跟爸爸媽媽分開..
怕她不適應,先前跟娉預習了一遍又一遍,做了無數次的心理建設,
結果,第一個不適應的卻是我...
對娉的想念,從在娘家跟娉說了拜拜關上門後就開始了...
不過,我要感謝她的懂事,不哭不鬧的體諒媽媽得去醫院生妹妹,
讓我帶著安心的心情到醫院去..
早上7點多一點就到了醫院,是早已安排好時間的剖腹產,但卻得從急診室報到,
然後急診室把再我的資料轉到婦產科病房,
我們到婦產科病房辦理了住院手續,開始了手術前的一連串前置作業,
抽血->剃毛->點滴注射->...
不知是運氣太好?還是那天日子太好?醫院的婦產科病房竟然 "客滿"了!!
所以,按前一胎生產的理論我應該直接住在"住院病房",
但是那天去只能先擠在空間很小,床更小的"待產室"裡,
連家屬坐的位置都沒有啊..
跟我一樣在等待病房的媽媽還真不少,等的比較"資深"的,可以先"升等"到"恢復室"去...
然後等真的"住院病房"有空床了,再從"恢復室"升等過去...
也就是說我要從經濟艙("待產室")到頭等艙("住院病房"),中間得先經過商務艙("恢復室")才能,
看來連想好好待個產看來都得一波三折的辛苦啊..
還好,過了中午,護理部就直接把我"升等"到頭等艙去了...
免去了和其它產婦一塊擠在小小待產室等病床不舒服的窘境,
跳過比我先來等待的產婦,我能比較早進住病房,
原因無它,我猜想大概是因為我是剖腹產產婦的關係吧!
因為生產時間比自然產產婦較好掌握些,再加上手術後要再搬動比較困難,
所以就先把病房給了我...真是謝天謝地,謝菩薩啊!
這是在待產室的我,
超想趕快見到baby的,愈到卸貨的日子就愈等不及...
但,心情愈急切,事實就愈不如自己所想..
因為進開刀房的時間一直一直的被往後延..
手術服都換了,手術帽都戴好了,
光溜溜的身體只靠一件單薄的手術服遮蔽,
原本手術室通知再10分鐘就進開刀房,
結果一等...卻等了"3個小時"!!...
等到產婦我的心情從很急,變成很氣!!
後來才知道會嚴重delay的原因,好像是醫生和麻醉師和開刀房使用優先權上,有點爭議...
所以搞的我遲遲不能去開刀啊...
還好,我沒有講究什麼特別的出生時程,否則遇到這種事,我大概會不只很氣,還會火大到噴火吧
因為第一胎胎位不正剖腹,第二胎若自然產有子宮破裂的疑慮,
所以第二胎我們仍選擇剖腹(沒有一定要,但我們經考量仍選擇如此),
躺在床上被醫護人員推入專用電梯後,就揭開後續一連串手術程序的序幕了...
娉爸的陪伴只能到陪我進電梯為止,
進開刀房前,跟娉爸揮揮手後,
他能做的就只能在開刀房外等待,幫我念著佛號祈福了,
接下來的工作,我得自己去面對...
進開刀房開始被一關關的詢問著問題,以確認我的身分,
一個人被推入好大一間手術室,像電視上演的那樣,
有很強的光打在床的上頭,偌大的房間,床卻小的可以,那更顯的手術室的冷冷清清...
側躺把身體弓成蝦狀(一個大肚子要弓成那樣不是很容易的),好讓麻醉師幫我在脊椎施打麻醉藥,
麻醉師不停的敲和捏我的大腿和小腿,以確認我已經完全進入半身麻醉的狀態,
待麻醉藥生效,就是醫生出現開始動刀的時候,
不是第一次開刀的我,心情比較沒有生娉時那麼緊張,
但一個人進開刀房還是有點孤單的感覺...
我總是告訴自已,身為媽媽,這那有什麼好怕的,
只要再熬一下,心肝寶貝就能來到我們身邊了..
上一胎手術,最讓我覺得不適的是麻醉藥打下去後脊椎的痠楚感..
這回,我反而覺得還好..
但,一如上一胎,在開始動刀沒多久時,我又開始狂吐了..
而且這一次還吐的更慘,
不知道是對麻醉藥敏感?還是醫生要找到子宮得翻動著我的腸啊胃啊的關係?
總之,2胎開刀,我都沒覺得冷,也沒覺得呼吸困難..和其它的太不舒服
有的竟只是不停的想吐 想吐 想吐,
而且吐出來的東西還黑色的...
還好在那冰冷的手術室裡,
那醫護人員溫柔關懷的聲音,總讓我覺得好溫暖,
當我說想吐時,他們耐心的請我側著頭吐,幫我換掉被我吐滿的大毛巾,一條換過一條...
在孤單的手術室裡,除了肚裡的小寶貝陪我,還好還有他們...
就這樣,進手術室不到半小時,我清楚聽到了醫生說著"xx點xx分",
然後,聽到了那讓人感動的快落淚的娃娃哭聲...
護士抱著我的小女兒到手術枱旁讓我看,告訴我她多重..
接著叫那半醒半昏沈狀態的我,確認她腳上的名牌"xxx之女"是不是寫著我的名字,
然後就這樣,我只看了也一眼就被抱走了,
她被放到保溫箱裡,要推送到嬰兒室去洗澡,
(對...沒辦法第一時間枱上吸吮母乳...這是我很遺憾的一點...)
這就是推出手術室外,她爸爸幫她拍的照片,那也是他們父女第一次見面...
她,我的小女兒,名為"窈",
和她姐姐的名字"娉"一樣,是"美好"的意思!!
此刻,她正式來到我們身邊,加入我們家,
那新生命的感動,和姐姐來到我們身邊時一樣,千言萬語也無法說盡,
能說的只有"感謝老天爺,感謝菩薩,讓這一切很順利,衷心的謝謝祢又賜給一個珍寶..."
這是窈人生中的第一張識別證明卡,我都會留著作紀念...
從此以後,娉爸變成娉窈爸,娉媽變成娉窈媽...
拿到這張卡好像也讓我們家正式變成雙子家庭的證明一樣~
從手術室送到嬰兒室,被梳洗乾淨的窈,
來到媽媽的床旁,和媽媽做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
那是第一次的母女相視..
甫來到這個世界,那眼神好單純..好天真...
窈出生後的隔兩天,娉來醫院看媽媽和妹妹..
懷孕過程她知道有妹妹在肚子裡,但真的把妹妹生出來,
妹妹真的跑出來外面了,我想那感覺對她而言還真是超新奇的..
所以,她到醫院見我的第一句話是"妹妹生出來了喔?","那你肚子裡還有嗎?"
娉是個十足愛妹妹的好姐姐,
一見到妹就萬分疼惜著抱著她,親她...
到現在都還是這樣...
娉抱妹妹抱的愈來愈好..
原本都覺得娉還好小,
直到看到小小的窈,再見到娉,突然覺得娉好大好大喔...
好久沒抱到新生兒...
隨著窈的來到,我們得重新適應那抱在手隨時會睡著,隨時會哭的小人兒加入我們的生活
還有,摸嘴邊會尋乳好試探肚子餓了沒?喝完奶還要拍嗝...
3年前曾經有的記憶和感覺,現在全都要一一找回來~
在醫院聽到有隔壁床的產婦這麼說道:"等產道開的陣痛,好痛啊,早知道就剖腹產了.."
講的一副剖腹產很輕鬆似的..
疏不知就如大家所說"自然產痛前面,剖腹產痛後面"這件事是騙不了人的啊..
3年前,當第一胎生完,我其實覺得產後那傷口痛的程度是我還可以忍受的,
所以或許若當時聽到這些話,我或許能同意那比較的結論,
因為我沒經歷過自然產的陣痛,我不知道那到底有多痛..
我相信那很痛,自然產很不容易..
除了痛,還有不知道產兆何時來那不確定感的存在..那的確是身心皆很辛苦的一場
但,3年後的今天,我可能不見得會同意那樣的說法了...
因為自然產,和剖腹產各有各的痛,
沒經歷過另一種痛的人千萬不要以為別人生小孩都很輕鬆啊~
我兩胎一樣是剖腹生產,但這回手術後的那痛卻是刺骨難耐的痛...
小孩生愈多,子宮收縮愈痛(因為子宮多變大了一次,彈性一定愈來愈差),
我明顯感覺到第二胎的子宮收縮,比第一胎的子宮收縮的痛多上好多倍啊..
而剖腹產更慘的是,同樣的10cm傷口開在和先前同一個地方,
不只得承受裡面子宮收縮的痛,還得再承受外面傷口的痛,
有種說不出的內憂外患,裡外夾攻的雪上加霜...
總之,在生產完的那個晚上,整個人是痛到無法入眠...
除了不能好好睡上一覺休息外,還外加肚子餓的不得了,
因為剖腹產前就已經禁食,
而產後又一直沒能順利排氣,所以不被醫生允許進食,
整個餓上加餓啊~
不能下床自行上廁所,就不能拔除導尿管,
不能進食,點滴就不能拿掉,所以點滴+止痛藥劑+導尿管,還是掛在身上,
尿管沒拔,要下床走動就得拖著一個尿袋...一整個麻煩..
但為了排氣,僅管身上掛著哩哩叩叩一大堆,僅管身體再虛,傷口再痛,
忍著頭暈目眩,再拖著那些管子,我還是硬著頭皮下床走動...
可惜...靠自己的努力卻始終未見成效啊~
拖了2天,在第二天的下午,護士幫我在點滴裡加了排氣藥,
只不過...依舊沒用...
第二天夜晚,護士見我還是沒排氣,就照醫生指示直接幫我塞了排氣塞劑,
在這回..終於..快速見效了...
沒想到,再簡單不過的排氣,竟還得靠外力幫忙才行
排了氣,喝了一杯溫開水暖暖胃,用了點食物,
慢慢的,隨著時間才陸續一一拔除了尿管,點滴,再拔除了止痛劑...
這會兒,身上的那一堆哩哩叩叩才像過關斬將一樣一項項被移除..
娉在生產後的第三天早上,第一次來醫院看我,
那些管子都從我身上移走了,
在經歷了一天一夜的痛苦難耐後,
終於恢復點精神,能好好看著讓我想念到掉淚的娉,
終於恢復點力氣,能抱著娉擁她入懷,
這照片裡的畫面,母女三人能幸福的抱在一起,
現在看來,更感覺那似乎是經歷一場血淚忍耐才辛苦換來的啊...
興奮的在心裡大喊"哇!我終於又熬過來了!!"
在醫院住了6天,
從經歷了沒半滴奶的擔憂,到初乳突然來了,胸部卻如石頭般硬梆梆的腫脹痛,
好不容易才剛熬過傷口痛而已,這會兒想來好好休息,
卻又一整晚都忙著按摩,擠奶,冷敷..整夜沒有闔眼..
3年前開始到現在這幾年來的育兒辛酸,似乎在這一整晚全都在腦海裡演了一輪..
心裡又怕又累,累到我們沒有信心扛下這一切,
身心俱疲的老公和我,甚至還一度心生甘脆不要為母奶的消極想法..
還好,那只是一時的負面衝動,
現在往回看,還是鬆了口氣的覺得"又走過來了,終究會克服的"
旁邊的2床病人換了又換,而這天,終於輪到我出院了...
那笑容不美,但再真誠不過了,
不只因為手上抱著小女兒很滿足的關係,
還因為在我們心中,為我們能再度互相支持熬過這辛苦的6天而喝采...
。男人聊當兵會聊不完,就像女人聊生小孩一樣
。時間不多,但卻哩哩叩叩寫上一堆,
不為別的,就只是想努力的記下這一生中只會有幾次的經驗,
或許老了後再回來看這篇,那心中看到孩子第一眼的感動仍會在..